曼糯茶山:被遗忘的明珠,掩盖不了的茶香

曼糯茶山:被遗忘的明珠,掩盖不了的茶香

110阅读 2021-12-14 03:56 产地

  茶与茶山,向来是一荣俱荣。成了名的茶会受茶友追捧,无数茶人前赴后继的奔往茶山,只为一睹茶山文化与风貌。而有些茶资历虽老,也曾风光一时,却因为命运的捉弄,就此沉寂,被世人遗忘。 

  曼糯茶山就是其中一员。
  遗世的茶山
  世人皆知"濮人种茶"的定律,而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,也因此在云南有布朗族生活的地方,就会有古茶园。
  四百年前的曼糯,一片荒芜,一群布朗族人从澜沧江迁徙而来,开始开垦荒地,种植茶园。随后曼糯的人口也逐渐壮大,成为了勐往乡最大的布朗族聚集地。如今曼糯古茶山拥有大寨、上寨、中寨三个寨子,其中大寨为布朗族寨,超过200户人口,每家每户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茶园。
  到了清朝雍正时期,恰逢普洱府“改土归流”计划,勐往乡被划分给勐遮土司代管。而隶属于勐往乡村委会的曼糯古茶山,成为了茶马古道勐海——勐阿——勐往从糯扎渡过澜沧江进思茅、普洱的必经之地,也因此曼糯进入了鼎盛时期。

  当时的寨子里还有两座佛寺,澜沧、思茅的布朗族都会前往曼糯赕佛。后来因为勐海通澜沧方向道路改道,路经曼糯的茶人越来越少,马帮也几乎消失殆尽,曼糯的茶渐渐没落,消失在大众视野之中。
  满目疮痍古茶园
  没落之后的曼糯早已被世人忘记,茶园的茶也根本卖不出去。族人为了生存,只能砍掉茶树,退林还耕,将土地改种粮食,茶园的面积逐年减少。
  再加上五六十年代,勐往乡的发展重点逐步改向橡胶产业,茶园的茶树开始被大面积矮化和砍伐,人为损毁严重。原本拥有五千多亩的曼糯古茶园,到了如今只剩两千多亩。
  由于周围环境遭到破坏,曼糯茶山的植被比较单一,古茶树的生长也相对分散,放眼望去,满布疮痍,一片荒凉。
  不过即使遭遇过大面积损毁,曼糯古茶园的可采摘面积及产量,在众多茶山中,也是属一属二,不会比倚邦、莽枝、攸乐等古茶山的产量少。

  淡然的曼糯茶人
  所幸普洱茶的兴起,让曼糯古茶山渐渐重回众人视野。不过山还是那座山,生长在这里的人却发生了一些变化。
  要知道在云南,很多村寨的人都以茶叶为生,如果一年的天气不好,会影响到茶叶的收成,这也直接决定了这家人在未来一年中过的好坏与否,许多人都把茶叶看的比命还重要。
  可在曼糯生活的族人不太一样,可能是经历了太多,有点看透了茶叶的兴盛与衰落,曼糯人对于茶叶的收成要淡然许多。
  虽然曼糯人每家都会有自己的茶园,但这只是他们农作生活的一部分,许多族人还会种植其他的农作物。茶叶的收成好,他们就会开始忙碌的采茶、制茶的工作,若是茶叶歉收,便会悠闲地的打理自己的农作物,闲暇的时候就坐在院里与人喝酒、聊天。
  勐海第一香
  曼糯的茶别具一格,号称勐海第一香,这跟它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。曼糯位于勐海县的最北端,隶属于勐往乡,地处普洱市澜沧县和思茅区交界处。

  它不连南糯山,不靠布朗山,也不接巴达山,它独坐勐海县北端,距勐海县城100多公里,从县城去看它不容易,顺着澜沧江找它则容易得多。
  茶山海拔1300米,年降水量在1400毫米左右。因为临近澜沧江,空气的湿润度很高,山脉也主要以黄沙土构成,非常适合茶叶生长。
  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,使曼糯的茶香气高扬纯正,有独特的蜜兰香。它的外观条索紧结,比较黑亮。汤水入口很甜,香气浓郁,山野气韵很强,滋味醇厚,苦涩中又带有明显的甜,回甘悠长,喉韵十足。
  人有浮沉,茶有兴衰。好茶不会因为一时的失意而从此消亡,时间会为它正名。如今的曼糯,已重回大众视野,被归纳入普洱新八大茶山之一,相信未来的它,定会香飘万里,被世人所爱。(来源:普洱阿清,图来源:茶友网;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)


上一页:藤县:行动迅速 措施有力 确保完成今冬明春1.2万亩六堡茶种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